文章来源: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沈坤彧 制图 张 继
东方绿舟的足球场,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朱峥嵘一个人绕着球场跑圈,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要到何时结束。
他后来常常想起曾经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一句话,“人生不是等巴士,错过一辆,十分钟后还会再来一辆。”有些机会错过了,也许就永远不会再有下一个了。
“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完成”
这是2017年年初,结束在梅州半年的租借期回归后,他和当时的新帅博阿斯只相处了几天。时间仓促,葡萄牙人没有将他列入去多哈拉练的大名单里。
对此,上港内部有种说法是,朱峥嵘生性内向,不善于和俱乐部上下进行沟通,因此当博阿斯初来乍到,向一些球队内部人员了解情况时,关于他的信息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朱峥嵘一个人留在了东方绿舟。有时候,他会找上俱乐部两、三名小队队员,和自己一起碰碰球。大多数的时间里,他独自在球场上跑圈,在健身房里做力量。
“你想想,整支队去了国外,就他一个人在东方绿舟跑圈,是有多无助啊!”他的朋友大王一直对于这段往事耿耿于怀。球员本人倒是无所谓,“那怎么办?不练啦?”
总的来说,他是一个没有太多悲喜的人,平和,不易冲动。不久之后,他就被租借到中乙联赛的苏州东吴俱乐部;今年一年,他则被租借到南通支云,后者赛季末冲甲成功。到现在为止,朱峥嵘已经在外漂泊了两个半赛季了。他想早日结束这种动荡的生活,但他的命运在此刻依然悬而未决。
朱峥嵘的合同在12月的最后一天到期,但当上港在明年1月20日左右集结的时候,他还会跟队训练一段时间,让主帅佩雷拉决定自己最终的去留。从本心来讲,他不愿意离开,“我当然是想回一队,我们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完成。”
但如果不能留下,他也不排斥去任何利于自身发展的平台。“我们这两年去看徐指导,他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要好好踢球啊,还是希望在电视机前看到你出现在中超赛场上的。’别人也都这么说,希望我早日回到中超。我现在才30岁,这是一名球员最好的年纪,我真的还想踢中超。”
“‘文武峥嵘’这词过气了”
上港联赛夺冠这晚,作为被俱乐部租借在外的一员,朱峥嵘也来到现场,并在当晚的朋友圈里晒出了和昔日队友们捧杯的照片。有相熟的人在下面留言,希望“文武峥嵘”再战江湖,他默默地忽略了。
那些年里,媒体和球迷把东亚三名前场球员称作“文武峥嵘”,说的是吕文君、武磊和朱峥嵘。“我觉得现在再提‘文武峥嵘’已经没有意义了,”朱峥嵘说,“过气了,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以前他在心里还会和另外两个比比,现在不会了。为什么不比了?“为什么还要比?”他笑了笑。
然而,看着两个曾经和自己平起平坐的队友,如今就这么跑到前面去了,把自己远远甩在身后,这种失落感一定不是很好消化的。
他却摇摇头,说出了这句话:“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平起平坐过。徐指导当初招人就是以89、90年龄段为重点培养对象的,他就是为全运会、奥运会在培养人才。至于88年龄段的,只是附带的。”不怨天,不尤人,他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什么情绪的人。
朱峥嵘让人惊讶之处,在于他身上的自我意识极其淡薄。在这名球员面对足球生涯里那些大大小小的时刻所采取的决定中,你看不到多少大写的“我”的痕迹。足球运动员通常都具有极强的个人意识,在进攻型球员中尤其普遍,但他是一个特例。他习惯了服从,也许就是从上岛第一天,大家在操场上排队听根宝讲话这一刻开始的。
2017年,距离他在东方绿舟一个人跑圈不久之后:“俱乐部一个电话打过来,跟我提了租借到东吴这事。我说要和家里人商量商量,心里肯定不是很想去。过两天又来一个电话,做我思想工作。我想想还是要以大局为重,还是去了。”
那种感觉也谈不上是失落,他强调,因为几乎同一时期曾有中超球队想邀他加盟,“这就说明我还是被认可的,所以用‘失落’这个词不太准确。”
“人生不是等巴士”
“如果我当时去了中超球队,发展肯定会比现在好一点。”朱峥嵘后来很多次想起曾经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一句话,“人生不是等巴士,错过一辆,十分钟后还会再来一辆。”有些机会错过了,也许就永远不会再有下一个了。
这些年里人们一直为他的命运唏嘘,尤其是那些从东亚时期看他成长的媒体和球迷,他们感叹那样灵气逼人的球员,因为踢了前腰——这个在中超被老外霸占的位置,尤其又身在上港这种进攻火力过盛的球队,以致被迫走上一条下滑的轨道。有人也提到,位置因素之外,他的球风偏软、体能偏弱。
但他很清醒地看到自身真正的软肋:“我是天秤座,非常典型的天秤座。也就是说,这个星座所有的特点我身上都有。”他想了想,“比如说遇到事情就会犹豫不决……这是我职业生涯到现在不太顺的很大原因之一。当一个好的机会放在你面前,或者有重要的事情发生、需要你当机立断采取决定时,我就因为纠结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不止2017年初这一桩。”
仅外界所知的就有两次:当年东亚还在踢中甲时,他拒绝了中超球队薪水翻倍的合同;到了2014年中期又有过一次,当时机会已经很少的他在纠结很久之后选择了留队。然后就到了2017年,这次似乎更加离谱。一个职业球员,在中超和中乙之间选择后者,这简直让人无法理解。他给出的解释是,“不舍得离上海太远。”
其实,是不舍得离开上港太远。无论苏州东吴还是之后的南通支云,都是和上港有合作的俱乐部。“可能还是有情怀在里面,毕竟当初和这帮兄弟一起拼上来,不舍得就这样离开。”两家俱乐部之间的这层合作关系,就像连接上港和朱峥嵘的一根脆弱的脐带。一旦将这根脐带切断,他和上港之间就真的没有联系了。那么,他过去十多年的奋斗和坚持,他所经历的彷徨和挣扎,也都从自己的生命里被抽离了。还会留下些什么?“一片空白,毫无疑问。”
“笃定自己被需要”
“我现在应该算处于职业生涯一个比较低的点了吧?但好像又不是很低。其实低还是低的,要怎么说呢?”因为对自己天性中无处不在的纠结感到无奈,朱峥嵘一下子笑了出来,看上去就像一个不知忧患的男孩子。“就是上不上,下不下的感觉,懂我意思吗?”
大王记得,大约是在朱峥嵘去了苏州东吴几个月后,有一回聊天的时候他说,“我去了梅州,又来到东吴,以前一直以为去外地会不适应,觉得离开上海好像是一件不能想象的事,其实也不是这么回事。”
他终于踢上了每周一场有规律的足球,对于球员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他们需要有规律地踢比赛,保证自己的竞技状态。同时,给自己注入一种安全感,“就是笃定自己被需要。”
今年在南通支云,朱峥嵘为球队攻入11球,贡献5个助攻,帮助他们冲上了中甲。在当地球迷里,他赢得了“南通球王”的称号。“我很开心,有球踢就是开心的事。作为球员,哪怕在中超,如果没有球踢,就没有锻炼价值,没有参与感。”他说,“所以不管怎么样,你需要有个平台,能一直踢,这样精神状态也会好很多。”
他相信,如果能保证频繁踢比赛,竞技状态就不一定会比在中超常年坐板凳差。其实对于中国球员而言,从中乙到中超的距离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大。最好的例子,似乎就是南通支云在今年的足协杯主场逆转淘汰申花,以及去年苏州东吴在足协杯将上港拖入点球大战,踢了17轮,才被上港勉强赢下。两场比赛都是全华班之间的较量。南通淘汰申花的比赛,他踢满全场;和上港那场,他因为回避没有出场。
“要变得再积极一点”
眼下朱峥嵘所面临的难题是:如果要在上港生存下来,他唯一的选择是转型成为一名后腰。相比挤塞的前场,这个位置还有竞争空间。“(转型)是很难,但不是不可能。”朱峥嵘说,“我觉得现在还来得及,如果我想在中超生存,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风格。变得再积极一点……”
为此,这个冬天当大多数球员都在海外度假的时候,他一个人在健身房练体能。他想,过去这些年外面不是都说自己体能不好嘛,外教对他不感冒主要不也是因为他身体吃亏不善拼抢嘛,那他就尽一切可能先把体能练好。“现在我所能掌控的事情不多,但这至少是一件。”
同时,他还在等待足协新政的出台。“我今年之所以没留在上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U23。但政策每年都在变,说不定什么时候没有U 23了,我就能回去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