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结束的2018赛季职业联赛总结会上,足协公布了包括“四大帽”在内的一系列新政,其中一条引发了女足圈的聚焦。
根据新规,今后俱乐部需要拥有自己的女足球队(参加女超、女甲或女乙)才能获准参加中超比赛,目前这条规定并非强制,但中国足协明确表示在未来会变成强制措施。
对于这条规定的出台,无论是女足业内人士还是球队教练都表达了欢迎:这对女足的发展有毫无疑问的积极作用。
不过,目前国内女足发展的不平衡,也让完成这样的要求有了一些疑问:“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女足球队和球员被“争抢”的情况。
女足人士纷纷点赞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中超球队必须“带女足”的做法,其实在几年前就已经在足协内部的会议上被人提出,不过直到今年才正式被摆上台面并最终变成现实。
“这条措施说了好几年,现在终于出来了。”在前中国女足名将、现上海农商银行女足主帅水庆霞就对这条新规的出台十分支持。
“像在欧洲,很多国家的球队都有女足,我们学习这样的做法肯定对女足发展是好事。”
中国女足名宿孙雯也曾对澎湃新闻记者坦言,“欧洲大部分都是这样(男足俱乐部带女足)。像阿森纳、切尔西、法国的里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俱乐部都有女足。”
而除此之外,很多非豪门球队,像英格兰的斯旺西、水晶宫、莱斯特城,西甲的莱万特、皇家社会、皇家贝蒂斯等许多球队都建有女足。
男足俱乐部“带女足”,对于女足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国内女足联赛的关注度远远不及男子足球,社会的投资意愿也低很多,这样的“强制”方式将是对女足球队生存的一种保障。
另外孙雯也表示,“男女足都在一起,很多资源都可以共享,像硬件设施资源、教练的资源、技术资源等等。”
投资“最低标准”让队员放心
在本次中国足协出台的新规中,还有一个细节引人注目:对于女超俱乐部球队的投资,每年最低不能低于1500万,最高不超过3000万。
引入投资“最低标准”,如果能顺利实现,对于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教练员队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目前国内各地的女足球队发展并不平衡。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有钱的球队比如江苏苏宁女足,达到甚至超过3000万的投资“上限”很容易,而有的球队,一年的投入却只有区区百万,队员们只能拿着两三千元的月薪勉强过活。
在年投入1500万的“最低标准”实行后,对于“土豪”球队的影响不大,但对于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的球员,可谓是雪中送炭。
“如果没有一定水平的收入,也很难让女孩子来选择踢足球,毕竟现在的生活选择很多,而且职业足球的伤病很多。”水庆霞坦言。
而一名女足业内人士也对此表示了支持,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对女足肯定有帮助,对球员也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当下中超联赛共有16个球队席位,按照新规,除了这些球队需要拥有自己的女足队以外,那些冲超和打算冲超的中甲球队也同样需要建立女足队伍才能满足准入要求。
而现在的国内女足球队和球员数量,要满足这样的需求还有点困难。
目前女超和女甲联赛各有8支球队,一共也只有16支队伍,还不及中超+冲超的中甲球队数量多。
而且还可能出现同一城市有多支中超队伍的情况,比如上海,就有上港、申花,北京有国安和人和等等。
“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众多男足球队“争抢”女足球队的情况。
“可能有些没有女足的男足队会去外地‘买’女足队伍,或者组建一些高校球队去参加今年刚开始建立的女乙联赛。要看之后的政策具体怎么规定。至于同城球队的‘分配’,这就是需要当地领导去考虑的事。”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分析。
但无论如何,对于女足队伍和队员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市场需求”增加了,更多人能有球踢,收入也有望增加。
“有些地方可能一批队员踢完全运会就只能退役,但今后就有更多机会继续当球员。”
“(新政)能推动各地提高女足球员的‘产量’,不过产量上去了也要关心(球员)质量。”水庆霞表示。
“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新政策出来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在未来逐步去完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