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城大战利物浦之前,我们普遍有一个概念:利物浦克曼城。然而最终曼城2-1战胜了利物浦,人们突然恍惚:利物浦克不了曼城了?
利物浦一直也不克曼城,任何球队都有失败的时候,只不过曼城去年恰好输给了利物浦,而利物浦本身实力就不俗。强强对话本来就不好说谁赢谁输,利物浦赢了就是克曼城?曼城赢了就一定是偶然吗?
事实上,曼城此前两次输利物浦都很委屈,后卫的失误,对方的神仙球,外加裁判的误判。但最终的结果是利物浦赢球,人们认为不败曼城终于有了克星,这种信息不断被传播,家家报道,最终占据主流。
足球不是宏观的分析,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事件的全部。曼城在联赛两连败的情况下,费尔南迪尼奥的回归也让曼城折断的翅膀痊愈。利物浦方面也创造了不少机会,萨拉赫的射门击中立柱弹出,萨内的进球击中立柱弹进,造成最终2-1的一方是曼城。这也是无法预测的事情。
懂球的球迷自然会去分析、去琢磨;但是,毕竟集锦型、标题型球迷才是大多数,他们比赛细节的信息获取渠道全部来源于媒体。
这就体现了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当中很典型的一个问题——回声室效应。
人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比如“C罗没天赋,梅西不努力”这样的错误印象,便是人们对C罗努力的大幅报道和对梅西天资的大幅报道,产生的回声让人们忽视了背后的另一面。C罗是很努力,但他同样有天赋;梅西固然聪明,但他同样努力。
如果你只是在一个地方看到这样的信息,你可能会质疑,但如果家家都这么说,你会不由自主的相信了,这就是回声室效应带来的效果。
在如今各平台媒体爆发的年代,我们很难做到纵览全局,逃出回声室。
一些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不断地出现在你眼前,久而久之你就会认为这是事实。而人们在过滤信息的时候,默认去认可那些已经存在你脑海中的认识,对那些看似符合逻辑的观点更容易认可。
比如几年前有一个被炒得沸沸扬扬梗:AC米兰卖大巴。实际上是AC米兰为了减少开支,将俱乐部大巴租赁出去,自己每场比赛租大巴去球场,这样每年可以节省几十万欧元。像国米、尤文都是这样的模式。但AC米兰一做就不一样了,那两年正是米兰财政吃紧的时候,在某足球媒体加自媒体的带动下,“租出大巴”变成了“卖出大巴”。但最后的辟谣声音几乎被淹没了,人人都觉得米兰穷,卖大巴似乎合情合理。
比较著名的还有:皮尔洛是富二代,家族资产150亿。实际皮尔洛父亲的企业资产在1000万-2000万欧元之间,皮尔洛巅峰的年薪也有500万欧元以上;荷兰三棍客,说罗本、亨特拉尔、范佩西在更衣室拿棍子殴对方,实际是网友的调侃却被当成正经新闻报道。
回声室效应让球迷们虽然争来争去的,但也没有造成什么太多的不良后果。可放在其他地方,那就不一样了。在足球圈中,信息还是相对透明的,尚存在回声效应。在其他领域,不要说我们被闭塞的有多深了。
娱乐圈中有一个流传颇久的梗:杨幂脚臭。被网友追根溯源找到源头是早在2010年,李毅吧里的一个帖子表示大美女杨幂是汗脚。后来有一次,杨幂在微博发道:累了一天了,脚有点臭。后来不断被宣传,转发,玩梗升级。最终大面积传播时就变成了简单四个字:杨幂脚臭。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普通人有时候出汗了,偶尔鞋里有汗味很正常,就算是脚臭还会泡泡脚、垫垫鞋垫;一个女艺人脚汗往鞋里喷点香水一点也不难吧?前夫刘恺威不止一次心累的表示:脚臭确实是谣言。
- 杨幂脱鞋了快捂鼻子
这个事件满足了回声效应传播的几个典型条件:特定圈子、二次传播、倾向认可。
然而,回声效应并不仅仅是一种现象,它更被一些人利用。
上个月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女孩乘公交被性侵怀孕真相,在警方调查后被曝出是女孩自己见网友男朋友,结果多次性行为怀孕后不敢告诉父母,才编造了“坐公交被尾随后被性侵”的谣言。一个年仅12岁的小孩,利用了“弱势女性者”的群体身份来保护自己。“坐公交被尾随后被性侵”的关键词被不断传播、在各大平台流传,形成了回声。人们一般对于弱小群体有天然的保护意识,使得一般在这种事件中,被诬陷的男性反而处于弱势群体,很难翻身。
此前的重庆公交车坠江案中,在真相黑匣子曝光之前,被误伤的路过女司机遭到了网友的口诛笔伐。女司机的痛点直戳每位司机和行人的心,大量自媒体不断的添油加醋让大家把对马路上不文明行为的怒火发泄到了这名女性司机身上。然而最终事件反转得非常快,不然不知这位女性司机要承受多大压力。
回声效应的存在使得我们需要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公正性有着更多的考量。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流量至上,自媒体纵生的时代,我们很难监管。不要说自媒体,甚至一些大型媒体都会带节奏。
当年“乐天老板嘲笑中国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然而事实是我们被耍的团团转:韩国的《环球新闻眼》采访乐天集团会长辛东彬,辛东彬面露笑容说:“不用担心,中国人非常市侩,无骨气无血性,我们降价他们就买。我对乐天在中国市场的前景非常乐观。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最多抵制一段时间,像刮阵风。”之后经《新京报》等多家媒体证实,是谣言,《环球新闻眼》就不存在。
DG创始人辱华的争议事件中,一些媒体在网上偏差报道韩媒、日媒对事件的态度,将一些国外少部分网友的看法混淆成国外主流媒体意见来煽动群众的爱国情绪。事实上韩国和日本的主流媒体的确报道了这个事件,但仅仅是事件描述并没有发表任何观点。
这类信息能够传播,还抓住了人们的一个弱点。人们总是希望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比如痛恨小三,就更容易相信小三被打的新闻;幻想长高,就会容易相信增高产品。而我们获取到了那样的信息,就会非常想要抓住,往往忽略了他的真实性。
今年8月,一篇《舆情员津贴奖金发放表》的文章在pc、手机诸多媒体平台中流传。文章中声称披露了美国给在华从事反华人员的报酬清单,相关转发文章到现在仍在各个平台角落流传没有被删除。11月,新华社报道上海警方抓获了文章的最初发布者,其内容系谣言。遗憾的是,谣言永远比辟谣更容易产生回声,这一次正是利用了人们的对“美帝”的恶劣认识倾向。
2017年,多纳鲁马600万欧元续约AC米兰惹怒了球迷。在他代表意大利青年队的比赛中被看台的波兰球迷撒了假币。几天后,AC米兰引进了一名波兰小将巴吉尔,坊间传言他就是朝多纳鲁马仍假币的人受到当时球迷的大举欢迎。但其实,那只是一名推特用户的评论调侃,被国内众多媒体当成真事报道。
但是人们并不太在意它的真实性,因为人们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今年7月,人民网发布消息,国家出台了“剑网2018”的专项行动;10月,人民网发表文章:“自媒体账号乱象”之一:让“臭脏黑”的套路再也没市场。
可之后接二连三的事件证明,我们的路途任重而道远。
想要杜绝回声效应的负面效果,我们需要利用自己的世界观理性看待问题,收起自己的倾向,检查消息的来源,分析消息的真实性。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进行不负责任的传播,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查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