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校园足球
从哲学角度看,人们观察、思考与表述某事物的“思维角度”,简称“维度”。例如,人们观察与思考“月亮”这个事物,可以从月亮的“内容、时间、空间”三个思维角度去描述;也可以从月亮的“载体、能量、信息”三个思维角度去描述。
而足球,也有它不同的“维度”。
中国队2019年亚洲杯的第一场比赛有惊无险的过关,全取三分。赛后,很多人从战术安排上,从用人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评论,不过有一点我是很在意的,也很想深度思考下,就是里皮所说的为什么上下半场中国队的表现会判若两队?很多时候,不只是里皮,大多数来中国执教的外教都反映过,中国球队有时候会突然失常,而有时候又会发挥得很好,一些主教练也找不出原因。在看了中国足球几十年之久后,我自己对此也进行过很多的思考,包括了解到的信息汇总,我觉得通过亚洲杯的第一场比赛,我想从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也许这里的一些讨论,会对里皮未来的工作有所借鉴意义。
我并不想对中国和吉尔吉斯这场比赛的本身进行评论,而是因为这场比赛的一些现象引起了我对于一个更加宏观上的话题的兴趣,那就是足球的“维度”。不可否认,中国足球与世界高水平足球在理念上,选材,训练方法上有巨大的差距。而我们很多的队员是在中国的青训体系下培养起来的,这里面本身就有可能存在着一些对于足球的认知和理解上的不同,我用“维度”这个词也许可以更好的更形象的表达我的观点。
比如先从教育讲起,我本人曾经在西方国家学习生活了多年,对于西方国家的启发式教育感触很深。对比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两种教育理念带来的对于年轻人思维上意识上的不同显而易见。为什么举这个例子? 因为足球,同样是一种教育。我也亲眼见过中国很多基层教练那种命令式的,填鸭式的足球教育。中国的足球运动员小时候好多都是被这种填鸭式的战术思路所培养起来,自己个人的阅读比赛能力和临场做判断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我经常在青少年的训练场上听到教练员喊传给8号,再传给10号,传给左路的9号。诸如此类的现象。作为21世纪现代化足球理论已经发展到很高层次的今天,中国国内这样的训练方法早就不适应如今的足球世界了。 这样的练习,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也许孩子也能打出技战术,但是区别在于,他们的进攻路线由第一脚传递到最后破门,每一次处理球都是在听教练的指令才做出来的,而不是通过自己在场上的自我阅读而做出来的选择,也许表面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是一旦局面发生变化,我们会发现,中国球员的自我调整能力很差。
可能同样的一种进攻套路,进攻方式,过程都很相似,但是中国球员执行战术的本质与欧美高水平球员打出来的东西核心上不一样。我们很多青少年球员,他们的出球路线,整个战术配合是通过填鸭式的“死背硬记”做出来的。但欧美青少年球员大多数都是通过自己的临场观察思考,作出的选择。即便两者进攻套路内容差不多,本质上也是天壤之别。最大的区别在于,比赛中一旦场面出现变化,和之前预案不一样,中国球员的瞬间(自我)调整能力远比国外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差很多。
同时,再加上中国的青少年球员很多战术都是相对简单粗暴,靠身体和速度的冲击,他们从小基本上对于21世纪现代化的欧式整体传控足球没有什么概念。尤其是无球队员,他们在足球意识上无法真正理解现代化足球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利用,通过整体合理的跑动形成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压缩,这方面战术素养不但与欧美有巨大差距,甚至与亚洲的日韩都有较大差距。大多数中国球员,根本不会踢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欧式整体传控足球,因为从小没受过这样的足球教育。所以,虽然现在已经2019年了,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了19年,但是中国很多球员由于在相对落后的青训体系的培养下,对于足球(战术)的理解还处在上个世纪80 90年代。可能这种说法会让很多的人难以接受,但是从比赛的内容上来看,这是比赛里面所发生的东西给我最直观的印象,这是事实。
顺着这个话题,我想再聊聊里皮。里皮这样一个来自足球发达国家的世界级名帅,他看到的足球,他所理解的足球“维度”是远远高于中国足球的。在欧洲,通过几十年的足球战术革命,欧式整体足球的理念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现代化足球,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依靠前场某个控球核心,全队战术围绕他一个人设计了。现代化足球,盛产体系型球员,也许单独一个体球员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但是11个战术素养高的体系型球员组合到一起发挥出来的整体战斗力远远超出想象。这样的整体,没有明显的短板,对手如果在局部没有巨大优势的情况下,根本没法轻易找到对方的弱点。
在此,我个人认为,当年里皮在执教广州恒大队期间,2013年依靠孔卡、穆里奇和埃尔克森三竿洋枪,以及其他中国球员的配合下,拿到了亚冠冠军。但是,转年里皮曾经试图对广州恒大进行战术革新的改造,放走了孔卡,引进了迪亚曼蒂和吉拉迪诺两位体系型球员。孔卡是一名有点传统的组织型控球型前腰,而穆里奇和埃尔克森也有超出普通中国球员的拿球分球和射门能力,在这样的体系下,三名高水平的外援带着国内6到7名球员踢,大家围着三名外援跑动和配合,能打出很不错的内容。而2014年,里皮试图将恒大队改造成一个不依靠某个人控球,而是打全队的团队整体传控的球队,因此引进了个人能力可能不像三竿洋枪个人能力那么强大的外援,但是比较具有体系型的外援试图进行战术上的改造。但结果是,他的改造并不成功。而且,很多来中超的外教(来自足球发达国家),都在试图用自己比较现代化的先进的足球理念改造中超俱乐部,但大多数教练最后都是灰头土脸的以失败告终,这是一个值得寻味的事情。
所以,我以前曾经做出过这样的结论,如果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没有质的变化,那么等到了中国球员成年后,任凭高水平的外教(或国内教练)向他们灌输任何现代化的先进的足球理念,他们根本不可能在大赛里能执行得出来,并取得好成绩。因为从小的基础摆在那里了,他们对于足球的理解,技术能力早已定型。要补,只能从青少年足球甚至从5岁开始的小孩子开始就要改变培养方式,选材方式和训练理念直到新的一代人成年后才有可能看到足球上的变化。如果,一台电脑是上个世纪MS-DOS程序的工作方式,里面都是最古老的电脑配置,你现在强行往里面安装WIN10,你们觉得这台电脑能正常工作吗? WIN10难道不先进吗?不是现代化的东西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里皮还是有很多捉摸不透的地方,看不懂为什么国足判若两队,不如让他换一种方式思考。假设,我告诉他,中国球员对于足球战术的理解停留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里皮自己作为一个老教练也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他应该知道那个年代的足球是什么样,对于足球的理解是什么样,也许很多迷雾就此可以打开,豁然开朗。
中国球员目前对于足球理解的“维度”,对于前场的控球核心,依靠某个人高人一等的拿球控球分球控制节奏的能力这样的战术,是比较依赖的。小到中超俱乐部(中国球员围着高水平外援打),大到国家队,都是这样。 他们能够打出来的所谓整体传控,是依附于两到三个控球能力强的前场核心带动下,其他6到7个人围着他们打,围着他们跑动进行局部的配合,才能打出一定程度的“整体传控”。有两三个控球、拿球、组织的人在前场,大多数需要思考的东西不需要其他队员去做,他们只需要配合前场的控球核心打配合就可以,通常状况下,这种人员搭配下,中国队会打出不错的内容。但是,一旦中场没有这样控球能力拿球分球能力强的队员,往往我们的球员打出来的就是乱成一锅粥的战术,好像没有战术一样。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足球里,传控的组织型前腰,中场的控球核心这样的人员,在欧洲高水平国家已经没什么市场了,代之以欧式整体足球的战术理念。只有南美还有这种风格球员的市场,而且中超也比较对于这种风格的球员有巨大需求。上海申花队莫雷诺的控球分球,广州恒大队当年孔卡(包括穆里奇)的控球分球,他们就是全队进攻的司令塔,其他人都围着他们跑,围着他进行配合,才能打出来东西。这种战术体系的弱点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旦这些攻击核心被人控制住或者受伤不能踢,对于球队的进攻线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所以,在世界足球最发达的欧洲,这种战术体系已经被淘汰出历史了,因为弱点太明显,世界终究是在不断的更新淘汰中向前发展的。目前,中国足球的各方面理念,与世界差距太大,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将来必须要改变的东西。
最后,说了这么多,才回到前晚的比赛里。里皮对于足球的理解,他在他的“维度”(欧式整体足球理念)上,认为换上蒿俊闵之后,仅仅只是增加了一个中场的接应点而已。但他没想到,带来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但是,在中国球员相对低一些的“维度”里,蒿俊闵的上场意味着电脑里有“核儿”了,球队有一个中场的大脑可以“思考”了,其他队员就像人体的四肢一样,跟着“大脑”运动,况且蒿俊闵+吴曦+郜林三个技术好的球员形成了一个局部的控球核心的组合,这样其他人围着他们跑动配合,就能把进攻打活。
所以,在不同的维度,面对同样的局面,大家理解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里皮也许可以试试换一种维度去理解中国球员的内心和足球意识,也许会找到答案。
最后,要向当年的齐达内、里克尔梅、鲁伊科斯塔、小毛驴——奥尔特加、艾马尔、中田英寿、罗马尼亚的中场阴谋家——哈吉这样的传统中场组织核心致敬,虽然你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你们留给世界足球的记忆永不磨灭。但,似乎中国足球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向这些传控的组织型中场核心“致敬”。我们也希望中国足球是向前发展的,但这需要时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眼下,希望里皮能够重新认识中国足球,选择最务实的战术给队员们,也许会有不同的效果。
祝中国队在本届亚洲杯上能够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