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不知道,昨天的《NBA最前线》,居然是大徐老师头一回参加。
真的很感慨,我好像很久没和怹一起合作过了,上一次说球都忘了啥时候了。作为冬奥组委负责媒体工作的领导,如今大徐老师参加篮球解说的时间机会少得可怜,赶上一回不容易。特别年轻的95后、00后球迷甚至都有点儿陌生了,但是对很多我这个年龄甚至岁数更大的观众来说,这名字就是个符号,出现就代表了一些意义。
就好像昨天文斯·卡特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头条新闻,因为他的职业生涯得分达到了25000分大关,就足以让我唏嘘好一阵子了。
他还是超级巨星么?应该不算了;他还能动辄就砍30+、40+、50+么?应该不成了;但只要他一出现,你就能想起很多词:半人半神、UFO、越人扣篮、太极鞋、扣篮大赛冠军……这些词属于记忆,属于历史,这些记忆和历史就是这个名字的一部分。我第一次亲眼见卡特的时候——也是我认识大徐老师的时候,就是卡特职业生涯最高光的时候——2000年金州全明星周末扣篮大赛。
那时候我20岁,头一回离开中国,头一回站在NBA赛场边儿,背着个怒大的包儿,包儿里全是资料,怪沉的。走到解说席的时候,包儿坠得我一个小趔趄,我基本收集“齐”了卡特的资料,嗯,估计你们看到这儿会笑——没错,那个时代比起现在来说就像上古一样遥远,NBA的官网都做得很简单。信息不那么发达全面,我们家连电脑都不衬,出国前去了趟网吧(时代产物),几乎对着屏幕抄了一宿——后来网吧老板觉得我实在太惨,把打印机腾出来给我用,才算是不用像个红眼儿兔子似的回家。那时候网络上没有视频,比赛直播也少,不像现在漫天盖地,一搜索到处都有,当时能看到的就是《篮球公园》,能听到的解说基本就由张指导、大徐老师和苏老师完成。
满世界飞的卡特按现在的话说绝对是新晋网红,就在距离我五米开外的场地中央,头一回参加扣篮大赛的卡特穿着特好看的红白相间的AND 1太极鞋,气定神闲地拍着球,和麦迪不时说笑着,我很难想到他那时刚刚23岁。当然,无论谁也不会预想到那之后一小时的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尽管在这之前卡特已经无数次展现了自己的飞翔能力和无与伦比的扣篮想象力,但这一小时会成为扣篮大赛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小时,还是没有人能想到。大伙儿那时候没怎么把麦迪和弗朗西斯的扣篮,所以先把让观众惊着的是他们俩,我从当时到现在的理解都是:因为这俩人足够好,把卡特逼出来了。您想啊,本来使个六七分力就能干成的事儿,非有俩七点五或者八觉得自己更厉害,那对不住了,全力是十。
卡特那会儿真横,也真自信。我以前采访过他两次,第一回是金州的某所高中,问及他会向J博士、乔丹这样的前辈学到什么,他很直白地说:“不是很多,我跟他们不是一个类型的球员,我有我自己的风格”,同去的美国同行迅速掏出速记本开始记录,在业内,这就算是新闻点了;第二回是来中国做品牌活动,问他NBA史上最好的三个扣将是谁,他略作迟疑说:“J博士、乔丹,还有……我吧?”随行人员一片惊呼,搁现在,这就算摊上事儿了。再后来我作为央视工作人员去洛杉矶转播全明星,晚上工作结束得晚没有地儿住,就去姚明酒店房间的外间住了一宿,第二天上午下楼吃早餐,然后继续去斯台普斯球馆看训练,电梯里正好遇上卡特,他说“我看着你眼熟,在哪儿见过”的时候,我还略激动,回忆了个大概齐之后,他倍儿高兴地和我一击掌,哈,也算我走面儿成功。
说真的,因为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国内,我并不了解卡特在黑人球员心目中究竟产生的是什么级别的影响力。直到今年最为简单粗暴快的状态出现在我眼前:爵士新秀、新科扣篮王米切尔,用一个逆向转体360扣篮成功向卡特致敬,接受采访的他特别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们那批人朝思暮想完成的扣篮,这次是我头回成功。”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卡特带来的震撼,真是穿透时代的,也不可避免地意识到时间的力量真是可以击败一切。
这些年NBA球星迭起层出不穷,说实话卡特所效力球队也都不算我特别青睐的。可在解说的时候,我总是时不常会关注卡特的动向。当他到了前小牛现独行侠的那三季,无论身边的哪一个人折腾多大的情绪和闹剧,他也一直兢兢业业地当好球队的第二或第三进攻点,甚至还在为球队出战的季后赛绝杀了马刺,事后接受采访时他说:“我一直在想,在我职业生涯最好的时候,在猛龙队的时候,我如果能在训练里刻苦些、认真些,也许我的个人成就会比现在高一些。”想起他2003年时一度嘴硬不给乔丹让出全明星首发的舌战群雄的状态,再想想在达拉斯的这次采访,真能看到岁月在一个人身上的铅华洗尽,顿生光彩。
所以卡特在对阵老东家猛龙的时候拿到25000分,我觉得真像宿命的安排,太圆满了。而就在同一天,和卡特同届的前队友诺维茨基,得到了市长特别赠送的达拉斯城市钥匙——作为唯一在NBA拿过30000分的国际球员,诺维茨基也算是圆满了。
从1998年选秀日开始,那之前诺维茨基参加的是波士顿凯尔特人的训练营,著名的里克·皮蒂诺教练感受是“惊为天人”,他说诺维茨基的表现让他想到拉里·伯德,而伯德本人看过了德克训练营的录像带之后说:“如果单看一场比赛,这家伙简直无与伦比。”所以我不止一次地意淫过如果诺维茨基去到凯尔特人会如何——当然我对皮尔斯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不过看看安托恩·沃克、罗恩·穆瑟以及比卢普斯,想想还是作罢。皮蒂诺教练是个出色的大学教练,但他适应NBA的状态明显不如史蒂文斯。
美国人大多数都有超越自己能力和教养的自信,也没什么新鲜。诺维茨基每年夏休期都会和教父霍尔格单独训练。他的金鸡独立后仰跳投,他的丝般柔滑的手感,以及他假动作的逼真程度,都来自霍尔格的言传身教。但2010年的暑期,霍尔格并没有更多地带他去篮球场,而是去了静谧的湖边,对这个大个子做心理辅导。因为仅就他认为,诺维茨基的技术已经没有任何缺陷,之所以一次次跌到在过低的门槛,还是心理无法突破瓶颈所致。要知道,2001年诺维茨基和纳什季后赛首轮帮助小牛冲破魔咒,击败的是黄金组合马龙斯托克顿,比赛战至决定性的最后第5场,德克并不手软;而次年率领德国队征战世锦赛,诺维茨基一举迈过多路强豪,德国进军四强,他个人捧得最佳球员奖杯。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他的能力绝对够得上超级明星的水准。而调整自然不光针对球场上的事情,霍尔格涉嫌经济欺诈,德克自己的感情纠葛,都会干扰他场上的表现。能够战胜这些,需要的是勇气、耐心和无与伦比的信念。
就拿他夺冠的季后赛旅程举例,德克·诺维茨基,这个改变了德国体育转播方式的人(德国体育台因他而转播NBA),彻底冲破了心理的瓶颈飞升而出:
季后赛首轮,面对硬汉罗伊率领的开拓者,内有阿尔德里奇外有强援华莱士,美国媒体大都不看好小牛的情况下,诺维茨基场均27.3分率领小牛6场苦战晋级;
次轮,面对卫冕冠军湖人,小牛再次遭受舆论质疑,诺维茨基场均25.3分率小牛横扫对手;
决赛,年轻的雷霆似乎无所畏惧,但诺维茨基在己队后卫老基德力压对手维斯布鲁克之际场均轰下30.2分,5场比赛中两场得分超40,晋级总决赛顺理成章。
于是你看到了2011年总决赛第二场,15分的大逆转;以及第四场,发烧38度后的性命相搏,他都是笑到最后的人。
我想说的是,比赛打到那个层面,究竟冠军谁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凭借个人的能力,究竟能对比赛做出多少贡献,又能够通过这样的贡献证明自己多少。总决赛的第一、三场,小牛的发挥和实力都败落热火下风,诺维茨基也投丢过压哨球,但整个的过程,德国人已经完全证明自己,这是不需要后面的比赛也能让大家清楚的事实。
而诺维茨基职业生涯的成功,意义远不止于此。
早些年和一位著名篮球经纪人聊天,CBA最需要什么样的外援?他一句话转移了方向:“最需要的外援不一定,但一定最不需要的就是白人。除非你特别优秀,和球队融合程度极高,否则肯定会被当做水货。”我没有种族歧视,也没有想用肤色代表阶层,但事实是,美国白人在篮球世界的精英达成率实在太低了。
你肯定会用库西、哈夫里切克和杰里·韦斯特先和我较劲,但这两位都是上古先贤,他们的时代连彩色电视都没有,不去现场你都不知道库西控球直至总冠军到手,或者哈夫里切克惊天一断时球衣上还有绿色,同样你也不可能知道韦斯特哪场穿着紫金哪场穿着纯黄。那样的时代离我们太久远了,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篮球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先辈们的例子不具备典型性。
八十年代,金光闪耀,你又会说起伯德、斯托克顿、穆林和麦克海尔他们,对吗?没错,我承认他们都够卓越,但是比一比同时代的魔术师约翰逊、巴克利、皮蓬、伊塞亚·托马斯,以及伟大的乔丹,白人们总是有些不够辉煌。
在那一批白人球员彻底告别巅峰舞台之后,其实优秀的白人球员并不少,尤其不乏大个投手,而更为尴尬的是,每一个这样的球员,都会被媒介冠以“下一个伯德”,然后他们的表现……你脑海里显现的是范霍恩,还是莫里森?事实上在这个年代,NBA不会让白人球员承担过于重要的角色,斯托克顿一般的经典控卫几乎难觅所踪,纳什就算硕果仅存;而大个子能突能投又有强悍神经和斗志的,几乎已经销声匿迹。
还好有了诺维茨基。
2011年之前,他饱尝辛酸。这个德国人拿到了世锦赛最有价值球员,甚至NBA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球队进入了总决赛,他入选了全明星,德国队都可以打入世界四强了——如果故事就此打住,诺维茨基就会立刻封神,登堂入室。但这之后的落差,来得比之前还大:NBA史上第三次黑八,被他经历;奥运会小组遭淘汰,他是队长;雄心壮志,却被马刺黑七——这于任何人而言,都算是人生跌落低谷,虽然雄心万丈,却发现谷深万丈有余。
说到这里,似乎又有回到诺维茨基的心理治疗如何成功,让他一举夺魁的俗套桥段了。等等,你有没有发现他和史上所有最优秀的白人球员都有共同点:
他们天资并不出众,根本无法与同龄的黑孩子们相比,在竞争激烈的NBA赛场上,对抗永远是他们的软肋;一旦打出成绩,媒体环境青睐有加,他们会马上被扣以“肤色优势”的帽子;他们勤奋、刻苦,永远会先于队友和对手考虑战局究竟如何把握,对于最简单也最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他们似乎从来就没有厌烦过。所以他们笃定成功,也会成为球队领袖,他们的成功会让更多白人孩子鼓起勇气,向着那些比他们能跑能跳的黑孩子发起冲击。
而诺维茨基的成功,还有更大的不同:大批优秀的欧洲球员看到诺维茨基的成功,将加倍努力向着NBA发起冲击。更重要的是,美国的优秀教练越来越少,意味着拥有成熟篮球理念的年轻人将越来越少。欧洲球员们的战术意识和篮球基本功,将成为他们冲进篮球精英们的最高舞台的通行证。
还记得中国赛时那么多独行侠球迷到现场去看比赛吗?只有赛前就公诸于众绝不出场打球的诺维茨基站在场边时,会引起最大的欢呼声和震动。
这世界很多时候是健忘的,但总有一些时候,一些人会把记忆带进现实。让我有这些感慨的,除了这些老兵在过去纵横披靡的辉煌之外,还有比赛前他们接受采访时说的,现在见面互相问起的并非是比赛、球队抑或境遇种种,而是“你的身体最近怎么样”——时间总会在带走一些东西,也会留下一些东西。
就在昨天和他们同处于一个时代,已经退役做了教练的王治郅在八一输给山东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了这么段话——
大家都知道我原来打内线,我希望现在内线的一些高个子能传承我们一些即将失传的手艺。我现在也在观察,国内目前会背身单打的人不超过五个吧。我想以后有机会也要做大个训练营,也希望山东队的这些中锋陶汉林、吴轲、贾诚、朱荣振能参加,希望他们能学到我们当年的一些技术。
现在由于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好做这个训练营,因为休赛期会有国家队、国奥队任务,各个队情况也不一样。在去年全明星星锐赛的时候我做过一次,我就跟这些年轻中锋说过,想要跟我学手艺的就跟我来,然后给他们教了一下背身如何单打、如何转身、如何吸引包夹,做了一个简短的培训。但这个东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下子就速成,所以有机会我也想教教这些大个子,毕竟他们才是中国篮球的未来。如果他们能背身单打了,能够吸引包夹,才能为外线创造更多投篮机会。
我一直跟我们八一队的球员说,造成不了包夹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内线,因为没有人包夹你,说明你的能力还不够,你达到了自然会有人包夹你,你被包夹了,你再学会了传球,就能够为队友创造更多机会,这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就目前来看,我这门手艺在中国篮球的赛场上已经基本绝迹了。
“当你老了,眼眉低垂,灯火昏黄不定。风吹过来,你的消息,这就是我心里的歌。”愉快地结束了和大徐老师的再度合作后,脑海中又浮现起了卡特、诺维茨基、王治郅们昔日赛场上的英姿。他们的每一场,每一分,每一句话,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无比宝贵的财富,值得好好珍惜。否则,那些惊天暴扣、金鸡独立投篮和背打梦幻脚步,只能在录像带里寻觅了。
2018年11月29日 下午11:40 2F
登录回复
1212225
2018年11月29日 下午11:35 1F
登录回复
1212121